液壓缸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現象 | 引起故障原因 | 排除方法 |
外泄漏 | 杆端密封泄漏: 活塞杆有明顯劃痕(多數是因為油液中含雜質) 杆端導套磨損導致間隙增大 密封磨損 密封件若軟化、發粘; 密封件若變硬,失去彈性。 缸筒密對泄漏 拉杆螺母鬆動導致滲漏 壓力超過限度導致滲渡 缸筒密封件被擠鬥變形,如缸筒密封處明顯可見O型圈擠出。 | 更換活塞杆 更換導套 更換密封件 則可是密封件與液壓油、或附近的潤滑油不兼容,更換合適的密封件。 因為周圍環境溫度太高(起過80℃),作適當隔溫防護或更換高溫密封件。 拉杆螺母要求重新擰緊拉杆螺母 更換缸筒密封並重新擰緊拉杆螺母 更換缸筒密封 |
內泄漏 | 缸筒內表麵拉毛,導致密封圈損壞 活塞上的密封件磨損、損傷或老化 工作時係統壓力超常,大大超過額定工作壓力,導致缸筒局部產生腰形造成兩端油壓互通。 係統其他部位泄漏在液壓缸的體現。 | 輕微拉缸用0號水砂紙修磨缸筒內表麵,更換密封圈;拉缸嚴重無法修磨的,更換缸筒或液壓缸。同時檢查係統的清潔度,若有必要應當史換液壓軸。 更換密封圈。 鏜磨缸筒內孔,單配活塞,或更換缸筒。同時調節溢流閥保證係統油壓在額定工作壓力範圍內。 檢查係統的閥、管路等的泄漏,並排除。 |
o爬行 | 有空氣侵入液壓缸 液壓缸端蓋密封圈壓得太緊或過鬆 活塞杆與活塞不同心 活塞杆全長或局部彎曲 液壓缸的安裝位置偏移 液壓缸內孔直線性不良(鼓形錐度等) 缸內腐蝕、拉毛 雙活塞杆兩端螺帽擰得太緊,使其同心度不良 若流量不穩定,亦會導致活塞杆運動異常 | 增設排氣裝置;如無排氣裝置,可開動液壓係統以Z大行程使工作部件快速運動,強迫除空氣。 調整密封圈,使它不緊不鬆,保證活塞杆能來回用手平穩地拉動而無泄漏(大多允許徽量滲油) 校正二者同心度、校直活塞杆 檢查液壓缸與導軌的平行性井校正。 鏜磨修複,重配活塞 輕微者修去鏽蝕和毛刺,嚴重者必須鏜磨 螺帽不宜擰得太緊,一般用手旋緊即可,以保持活塞杆處於自然狀態。 檢查液壓係統相關元件,液壓缸回油路加入一定背壓,有助於活塞杆運動平隱。 |
衝擊 | 靠間隙密封的活塞和液壓缸間歇過大,節流閥失去節流作用。 端頭緩衝的單向失靈,緩衝不起作用 | 按規定配活塞與液壓缸的間隙,減少泄漏現象 修正研配單向與閥座 |
推力不足或工作速度逐漸下降甚至停止 | 液壓缸和活塞配合間隙太大或0型密封圈損壞,造成高低壓腔互通 由於工作時經常用工作行程的某一段,造成液壓缸孔徑直線性不良(局部有腰鼓形),致使液壓缸兩端高低壓油互通 缸端油對壓得太緊或活塞杆彎曲,使摩擦力或力增加 泄漏過多 油溫太高,粘度臧小,靠闖歇密封或密封質量差的油缸行速變慢.若液壓缸兩端高低壓油腔互通,運行速度逐漸減慢直至停止· | 單配活塞和液壓缸的間歇或更換0型密對圈 鏜磨修複液汗缸孔徑,單配活塞 放鬆油封,以不漏油為限校直活塞杆 尋找泄漏部位,緊固各接合麵 分析發熱原因,設法散熱降溫,如密封間隙過大則單配活塞或增裝密封環 |